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那些离开城市回到家乡的农民,利用在外务工学到的技能、经验和积累的资金,进行创业活动。
据人社部介绍,将鼓励创业基础好、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,充分开发乡村、乡土、乡韵潜在价值,发展休闲农业、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,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拓展创业空间。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平台和载体,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,带动民族地区创业。
同时,此次通知也对哪些适合创业的项目展开培训进行了明确。通知提出,创业培训将结合适合创业的绿色农产品经营、民族传统手工艺、乡村旅游、家庭农家乐或输入地市场与输出地资源能够有效对接的项目等。
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,国家有哪些政策支持和优惠?对此,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,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,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、免征增值税、营业税、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、水利建设基金、文化事业建设费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。
除税费减免外,对农民工返乡创业,还将推动“一址多照”、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,放宽经营范围,鼓励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。
在创业担保贷款方面,未来将对农民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优化贷款审批流程,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,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,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。同时,人社部明确,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创业人员纳入社保覆盖范围。
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林江介绍,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调整,东南沿海的农民工返乡趋势不可逆转。“把输出省份的产品和输入省份的市场结合起来,过去在沿海为老板打工制造出口产品的,就可以变成在家乡制造,在沿海销售。这样,一些内陆省份的特色产品的加工制作就可以转入内需市场。”
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表示,通常认为农民工是城市的弱势群体,但相比农村人口而言,他们相对有资源。重新引导回传统的农村地区去,可以形成比较良性的城乡的双向流动。
“城镇化需要产业带动,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技术和资本,回到家乡创业,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路径。”鲁全认为,农民工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着抚养孩子、就业等压力,他们从大城市回到小城镇,生活质量并不一定会下降。
鲁全表示,人口流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。一方面是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的就业压力加大,另一方面是政策可以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。但最终做出如何去留的选择肯定是农民工本人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也指出,人口的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,政策的导向是好的,但要切忌生拉硬拽。农民工常年打工,对于创业来说还比较陌生,在引导其回乡创业时要加强创业方面的培训和支持。
根据《安徽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第一足球网: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》(皖财税法〔2023〕1068号)等规定,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,脱贫人口(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)、持《就业创业证》(注明“自主创业税收政策”或“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”)或《就业失业登记证》(注明“自主创业税收政策”)的人员,从事个体经营的,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,在3年内(36个月)按每户每年24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、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。